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排新戏不多,但凡推出一部,就能立得住,传得开,《北国佳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全讨戏迷喜欢,《密云十姐妹》又续上了。《密云十姐妹》好在这几点。
——怎么表现当年如火如荼的工地场场面?用了舞与武的艺术形式,小推车舞由男演员表演,阳刚之气浓烈,场面热闹;而当年十几岁的小姐妹推着沉重的土石独轮车,则由团里的武旦们来表演了,跌、翻、扑、摔,毡子功上的活儿,差不多都使上了,艺术性地表现了姐妹们当年劳动的艰辛,又呈现了她们顽强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由此我想到《龙江颂》中"合龙"一场的舞,《海港》中"翻仓"、"装船"的舞,还忆起了《奇袭白虎团》中"搜寻地雷"、"排雷"的舞,《朝阳沟》中“锄草”的舞,工人、农民、士兵的劳动美、军事行动美,均被艺术性地表现了出来,传统戏曲艺术程式化的技艺运用到现代生活中,显得非常贴切,并且有趣,正是真正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哪儿的黄土不埋人?”一句朴实、直白的话,让难舍故土的乡亲们,一步三回头地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界儿。一个叩拜先人、叩拜天地的行动,表达了虽然故土难离,但为了保一库清水又必须搬离的复杂心情。这是水库修成后乡里一位老者的所说所为,乡亲们听了,认了,叩了,拜了,转身去了新住地。台下的观众心里热了,眼睛湿了,多好的老乡啊!多好的戏剧呀!如果这时出现一位负责人或乡里有名望的人物,唱一大段成套的唱腔,讲一大段很正确的道理,来教育人,那便不是这样的效果了。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让实实在在通情达理乡亲们最容易接受,观众也容易接受。这就是戏曲编导和表演者的成功之处!
——当年领导人到密云水库劳动确实鼓舞了大家的干劲,是难忘的场景。剧中并未出现这样的场面,这样很朴实,很自然。如果剧中有人跑来报告一个特大喜讯:“领导人来工地和我们一起劳动啦!”再虚构一下十姐妹见到领导人的欢欣鼓舞,那反倒会冲淡主题,也不符合此剧的艺术风格。不出现领导人,不用当年电影、照片的画面,并不淡化五十年代领导,而是从十姐妹的角度表现五十年代劳动人民的风范。我看过五、六部地方戏,是农村脱贫致富题材,写领导人到一地考察,讲了话,作了指示,群情振奋。一年多后,这个地方变了,富了。让我觉得有点虚,有些假,有点神化,像是快餐活报剧,缺乏艺术性,其结果演两场也就算了。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有上述三个我认为好的地方,所以我喜欢它,欣赏它。
喜欢你,密云十姐妹和为水库付出的老乡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