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新编京剧《宰相刘罗锅》

2020-12-01 10:43来源:京剧艺术网阅读量:6556


 
    已经年底了,元旦和春节都不远了,不禁令我想起当初号称贺岁剧的新编连台本戏——京剧《宰相刘罗锅》。我还是在当年此剧首场演出时,得到第一、二、三本的演出票一套。由于演出不能完全吸引我,所以只看了前两本。至今已经好多年了;后来将六本压为三本,又好多年了。这种劳民伤财的新编戏,甭管叫什么名堂,就像刘杰先生说的,总是流传不下来。究其原因,就是改得离开京剧艺术本身太远了!
    戏曲,是一种写意艺术。一般说来,京剧舞台更适合表现外化了的内容,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在京剧舞台上,多是通过演员的歌唱或道白来告诉观众;如果是没有演唱、只有伴奏的哑剧,例如《拾玉镯》、《三岔口》、《雁荡山》,那么就要依靠剧中人的形体动作来告诉观众此刻其心理状况。在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本中,下棋时人物的心理变化,在京剧舞台上就不适合于既不用演唱又不用形体动作的其它表现形式。用人物当棋子,用人的位置变化代表棋子的移动,以表达剧中人的内心活动,这种形式,虽然新颖,但我作为京剧戏迷,还是难以接受。
    我总是在猜测,不明白京剧《宰相刘罗锅》究竟是要更传统化,还是要更现代化?是要面向听惯了老腔老调、原汁原味京剧的老戏迷,还是为了培养年轻的京剧爱好者?从舞台布局到音乐唱腔、从导演手法到全剧风格,该剧显然是要创新的 ,而且改革的步子迈得比较大,看得出,争取市场化、争取小青年,是该剧的追求;那么是否还有必要恢复已经拚弃了半个多世纪的舞台检场呢?建国初期就已经取消了的东西,又让它重归舞台是否就可以算是创新?清装戏(包括近代史的历史剧)已经上演了60多年了,成功的经验不少,剧中人的服装都不带水袖,现在加上水袖,是对传统服装的继承和恢复,还是新型创造?另外把白色的水袖改为与服装一致的颜色,显然也为体现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当然继承和创新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老戏迷和新观众也不是绝对的水火不相容,一个新编戏,既要满足老戏迷,又要培养新观众,实在太难了!甘蔗哪有两头甜啊!
    纵观全剧,给我印象最深刻、最美好的是二本后半部河边大堤上近似《徐策跑城》的那一段。它是继承和创新的完美统一,它比《徐策跑城》虽然发展了一步,但是一点也不让我接受不了。我特别喜欢这一段。如果全剧的风格、特色都能和这段一样,那么相信会有较多的戏迷走进剧场的,据我的了解,酷爱传统京剧艺术的老戏迷,真正自己花钱买票看这个戏的,还是不多。要想使之成为经典,恐怕还做不到。
    不知道我们的京剧院团以后还搞不搞这样的京剧贺岁剧了?
作者:于无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