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黎明的河边》印象二三记(上)

2020-09-15 12:28来源:京剧艺术网阅读量:7108


 
    见到刘杰朋友回忆1964年现代京剧汇演的文章,我也想起许多我看过的现代京剧,包括上个世纪我曾经看过北京京剧团改编自小说的现代京剧《黎明的河边》,但对于此戏记得没那么清楚,仅有些印象而已。
   《黎明的河边》是作家峻青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是其中的一篇,我认为是全书里最精彩的一篇,所以作者以篇名作为全书的名称。全书均是反映1947年到1948年山东胶州地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苦斗争。
   《黎明的河边》这一篇是讲述胶东军分区的姚光中在从河西渡过潍河,到河东去代替牺牲的游击队长领导那里的群众斗争的前前后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的事迹。小说之所以叫“黎明的河边”一方面是因为主要情节是围绕姚队长夜晚渡河前后、黎明时在河边发生的激烈战斗;另外从广义上说,这两年是我山东军民与反动派、还乡团展开殊死战斗的年代,正可谓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斗争最艰苦的岁月,故事是以潍河地区为中心展开的,所以称之为“黎明的河边”。
    这出戏是北京京剧团作为1961年的元旦新戏推出的,说明书上写着“庆祝元旦向党献礼 新排现代剧目《黎明的河边》”。改编、导演王雁,音乐设计徐兰源、唐吉,舞台设计张雪峰,主要演员是:马长礼(饰演姚队长)、何振兴(饰演小陈)、李世济(饰演陈母)、周和桐(饰演地主)、钮荣亮(饰演叛徒常兴)、郭和咏(饰演陈爷爷)、关小燕(饰演陈小妹)、郝庆海(饰演游击队刘指导员),此外还有出场仅一次的谭元寿(饰演解放军的张主任)、朱锦华(饰演敌军班长)和耿世华(饰演革命群众孙大娘)。
    整出戏从张主任给姚光中派任务开始,交待了剧情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
    这出戏里印象深刻的是姚队长和小陈渡河失败那场。黑夜里,风雨中,他们来到潍河西岸,准备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有唱段,有做派,借鉴了传统戏里《夜奔》的某些身段。马长礼是解放军的装束,腰系皮带,飒爽英姿,非常精神。由于我特别喜欢他的杨子荣,所以看到他的这个形象,就特别吸引我。现在只是想不起来,他们是否戴着斗笠?如果放到今天的京剧舞台上,肯定也有一大段“二黄”的“导、回、原”唱腔,可是那时的唱段罕见长者,即使是主要人物的主要场次,好象也没有唱的很长,具体的就不记得了。
    我印象深刻的是戏的后半场,刚到河东,还没有找到游击队,马长礼在遇到追捕他的叛徒时,躲藏在孙大娘家,机智勇敢地杀死了上门搜查的匪军、穿上了匪军的衣服,然后叛徒赶到,他竟然大摇大摆地脱离了险境。当时他的那份从容、镇静,和杨子荣威虎厅舌战栾平有着一拼,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马长礼在舞台上塑造人物时,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对于表现人物的机智、灵活、胆大心细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包括看他的“审潘洪”、“程婴盗孤”时都有这种感觉)。尤其是他为了表现姚队长的机智,还学着山东当地的方言,哼唱带着淫荡味道的小调,模仿着匪军的丑态,使对于叛徒的蒙哄更有了说服力,人物塑造也显得丰满。我喜欢马长礼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演唱、道白都韵味比较醇厚,即使现代戏的念白,也不完全是纯粹的京白,带有较强的韵味,更不是“白开水”;另一方面,也是他年轻时,扮相还是不错的,即使不戴髯口的现代戏人物,扮相也非常精神,演革命战士很适合。
作者:于无声处
标签: 京剧 于无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