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1910-1977), 满族,北京大兴县人。自由喜好京剧,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奚啸伯在其父熏陶下,自幼喜爱书法绘画艺术,并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曾跟着唱片学会了《卖马》、《战太平》、《探母》、《洪羊洞》等戏的唱段,并立志"长大了要去唱戏"。言菊朋与奚家素有往来,言的二哥向奚的父亲学习绘画,奚啸伯也常到言家听言菊朋调嗓,于是就产生了拜言学戏的念头,虽然家族之中对此事大有非议,但经过一段时间争取,奚啸伯终于在1921年,正式拜言菊朋为师开始学戏。
奚啸伯拜师后,勤奋不辍,刻苦用功,言菊朋外出演出时,他就跟另外两位老师吕正一、王荣山学戏。奚家至吕家二十多里,奚啸伯每天徒步往返,从不间断,去的路上背词,回来途中练腔,到家又练功练身段,刻苦的努力为他日后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奚啸伯正式"下海",先和尚和玉搭班,唱二牌老生,后又搭杨小楼、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雪艳琴、金友琴、胡碧兰等班社唱二路老生,经常演出剧目有《二堂舍子》、《四郎探母》、《法门寺》、《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空城计》等。1933年应尚小云之约,搭班参加演出全部《秋胡戏妻》,1935年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陪梅兰芳去武汉、香港演出。1936年10月又陪梅兰芳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了《探母回令》、《汾河湾》、《王宝钏》、《三娘教子》等戏。每场演出后,梅兰芳都对他的演唱、表演细心加以指点,在艺术大师的携带和教诲下,奚啸伯刻苦努力、悉心揣摩,演唱艺术日臻精湛。1937年奚啸伯终于自挑大梁,挂头牌演出,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当时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等人,开始演三国戏,后来又邀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人,阵容整齐,剧目丰富,声誉雀起。1940年他到上海演出,报纸称"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自此以后,他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独立于舞台之上,被誉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派的风格重点是"唱",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赶板夺字"、"唱戏唱气口"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他的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著名戏曲学家徐慕云先生,形容奚啸伯的演唱有"洞箫之美"。
奚啸伯解放后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等职。他还热心于现代戏的实践和创作,先后排演了《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他的代表剧目有《白帝城》、《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等。